伟德BETVlCTOR1946

微信公衆号

媒體财大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中财時空 -> 媒體财大 -> 正文

【人民網】常州大家:專訪原中央财經大學校長王柯敬

發布日期:2011-11-14  來源:   點擊量:

年少紅樓小筆杆

“我14歲那年,追随父母從海濱煙台來到了江南小城溧陽。我啟蒙時正處解放戰争年代,老是打仗,就沒怎麼好好念書。在溧陽東門街小學讀了兩年小學,後來考上了省溧中。”王柯敬開門見山。

王柯敬的父母都是南下幹部。父親渡江後,擔任常州交通銀行軍代表,後調任溧陽縣人民銀行行長,母親也是銀行幹部。父親後來當過溧陽的副縣長、代縣長。因此采訪中記者很自然地把他走上财經路歸結于受父母的影響。哪知王柯敬卻道出了年少時一段難以忘懷的往事。

1959年夏,王柯敬初中畢業,他決定報考當時在周邊地區最好的江蘇省常州中學,考後自我感覺良好。後來,江蘇省委組織部決定,每縣保送三至五名成績好、成分好、學習好的初中畢業生,到坐落在揚州的“江蘇省甘泉高級中學”學習。這所學校與江蘇省幹部文化學校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目标是培養又紅又專的“紅色秀才”,為黨政機關輸送文秘幹部。王柯敬被組織選中,成為甘泉高級中學的學生。

甘泉中學的教學用房,由省委在全省黨員交納的黨費中劃撥興建,名為“紅樓”。教師則是全省重點中學選拔的骨幹,學習以語文課程為主。在紅樓的三年學習生涯裡,王柯敬成了學校小有名氣的“筆杆子”之一。

王柯敬的一篇習作《雨》,描述了同學們在休息日趕去農場搶收稻子的過程,有情有景,生動活潑,感情細膩,打動人心。這篇作文獲得全校作文比賽一等獎。作為一個中學生,王柯敬的寫作特長已嶄露頭角。

盡管王柯敬熱心寫作,卻沒能成為作家,後來連去省直機關當文秘的理想也破滅了。由于國家“三年經濟困難”,1962年甘泉高級中學停辦,學生多渠道分流。王柯敬被安排到溧陽西門街小學當教師,但就在這一年他考上了中央财政金融學院,去北京讀書。

管理創新鑄就“中财現象”

1966年,王柯敬從中央财政金融學院會計系畢業,分配方案是去财政部。正在這時,“文革”開始了,命運再次和王柯敬開了個玩笑,他被分配到了新疆,在自治區機械局從事财務工作。直至1979年,他才從遙遠的天山腳下召回京城,在母校當上了一名教師。1983年,王柯敬擔任經濟管理系副主任,1985年當上了學院副院長,1992年升為院長。1996年,學院更名為“中央财經大學”,他是第一任校長。

談及中财畢業生,王柯敬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大學生到車間實習,師傅問:“為什麼你剛畢業工資就比我高?”這位大學生高傲地說:“我搞的是複雜勞動,你幹的是簡單勞動。”于是,工人師傅就送給他一個“複雜勞動”的外号。誠然,在市場經濟、尊重知識的社會背景下這位大學生說得并不錯。但是,财大的學生畢業出去後很少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做人比較虛心、做事比較踏實是财大學生的特點。

來自社會各界的評價表明,财大的畢業生在工作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對現實理論與政策問題反應快,很能幹活,受到器重,曾一度被兄弟院校領導稱之為“中财現象”。

财大學子中的成功人士對母校的發展幫助很大,很多當部長、行長的畢業生,提高了學校的社會知名度。中财每學期舉辦部長論壇,邀請共和國的部長來校講課,更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開拓研究思路。

王柯敬談到,學校是憑借着改革的春風發展起來的。從前,教育部的一個司長家住北太平莊,每天從我們學校門前走兩趟,走了幾年,竟不知道中央财大在哪裡。如今,中央财大的校園越變越漂亮,門前是花壇綠地,往後是著名美術家韓美林的巨大青銅雕塑——龍馬擔乾坤,背襯着三座高聳的教學樓、辦公樓……

2003年接任中央财大校長的王廣謙曾談到,自己年僅30多歲時,學校就評自己為教授,當時他拿着登記表翻來覆去不敢填。心目中的教授是那麼神聖,是自己十分崇拜的魯迅、朱自清……而“我”怎麼可以呢?……從中不難看出當時身為校長的王柯敬,用人不拘一格。

王柯敬回憶說:“啟用更年輕的校領導、系主任,選拔幹部、評定職稱,不重年資,重才能。這些都為學校發展帶來了活力。針對學校有的專業是弱項,我曾經千方百計地從外面招攬人才,調進來以後,發現有的并不盡如人意。後來就改變了辦法,先過渡一下,考察一下,然後再下決斷,這樣就避免了用人不當的問題。”

王柯敬在任校長期間,教學上果斷改革,勇于創新,管理上有條不紊,大膽突破,一批批财政金融的專業人才從财大飛往全國各地。财大的教師們對王柯敬這階段的貢獻做了總結:在他主政期間,中央财經大學由普通院校發展成為全國重點院校,并升格為大學;新生入學考分名列同類院校前茅,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歡迎;大刀闊斧地進行校園改造,尤其是校門,由看似莊戶人家的門戶,改建成由大氣的廣場、草坪、樓群組成的開放式校門;在本世紀初的新一輪學校調整時,他據理力争,從而使學校避免了被兼并的危險,獨立成建制由财政部劃到教育部,加快了騰飛。

而王柯敬對此卻不願多提,反倒是強調着: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的良好校風,可千萬不能丢,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學校還要加強基礎理論方面研究,努力創新,還要有發展性的思維。

财經理論研究頗有建樹

王柯敬在繁忙的管理事務之餘,仍未放棄他的經濟學理論研究業務,尤其是從校長崗位上退下來之後,更是樂此不疲,每天都到他的研究工作室上班。

自1996年起,王柯敬開始帶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資金運行與宏觀調控”,研究内容涉及金融、财政、企業财務管理等方面,主要從經濟學和經濟政策側面切入。在上世紀80年代,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讨論中,王柯敬突破“姓資姓社”的藩籬,堅持“企業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有可行性的”(1989),并且一以貫之。他的這一方面的論文有發表于《人民日報(理論版)》的《怎樣實現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的結合》、《股份制——一個革命的因素》等。其中《推進股份制: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現實選擇》是王柯敬與人⏭➰完成的有影響的論文,最初發表于《财貿經濟》1998年第4期。論文寫成後,有同志建議暫時不要發表,因為幾乎同時,中央一位主要領導人在講話中說“國有銀行不能股份化”。該文是國内重要專業期刊首次發表的從商業銀行性質方面研究銀行股份制改革的論文。論文指出,商業銀行一方面是經營特殊商品服務的企業,另一方面又具有一般公司企業的特征。論文還從4個方面論證了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從産權制度上适應商業化經營的要求,開辟資金來源渠道,分散經營風險,形成股份制的經營機制,促進産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的融合。論文還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步驟進行了分析論證。

王柯敬自20世紀90年代初,即關注并跟蹤銀行不良資産的研究,并在1994年底在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的“怎樣解決企業改革過程中銀企債權債務問題”理論研讨會上提出了“銀行債權轉為股權”政策建議。2004年5月24日,以王柯敬為負責人的課題組中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資産管理公司運營狀況和未來發展方向問題研究。課題研究曆時兩年,先後到西北地區和韓國進行了專題研究,最終完成專著《資産管理公司:運營狀況和未來發展方向》,課題組成員共同發表階段性成果17項。課題研究成果部分發表後受到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的重視,向全國社科基金辦公室調閱了全部資料。

王柯敬的研究涉及國有企業改革、财政、金融、保險等多領域的理論與政策問題。除此之外,他的《消費與節約的統一性》曾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他發表于《人民日報(理論版)》“專家論學問”專欄的四篇文章都被收錄大型文集《破解中國經濟熱點》中。筆耕不辍,研究不止,成果不斷。這或許是當年的“紅樓遺風”吧?(來源:常州日報)

【人物簡介】

王柯敬:1940年出生,1966年畢業于中央财政金融學院會計專業。1968年分配至新疆工作,1979年調回母校任教。1985年至1992年任學院副院長,在此期間晉升為副教授、教授。1992年9月任學院院長,1996年學院更名為中央财經大學,任校長至2003年6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和财政部、保監會多項重點課題,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主要著作有《财務管理》、《工業企業管理學》、《邁入21世紀的中國經濟》和《資産管理公司:運營狀況和未來發展方向》等。

(責任編輯:王玉)

版权所有·伟德BETVlCTOR1946-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安全|稳定|信誉

☯⚜☯:北京市海澱區學院南路39号學術會堂408 郵編:100081 電話:010-62288936、010-62289115 E-mail:zcxxdag@163.com; xxdas@cufe.edu.cn

總訪問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