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實行穩健的财政政策,同時也明确要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和财稅體制改革。中央财經大學财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馬海濤教授認為,目前在我國實行全面減稅的可能性不大,但穩健财政政策的内涵是松緊适度,也就是适當削減赤字和公共投資,積極增收節支,調整支出結構,推進财政改革。這将為我國進行結構性稅改騰出了空間。
自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我國的稅收收入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年均增收1400多億元,并呈加速之勢。2004年預計全國财政收入将超過26000多億元,超出年初預算收入3000億元,财政增收額将達到曆史新高5000億元。
對此,馬海濤認為,雖然2004年财政增收額創了曆史新高,但考慮到稅制改革會一定程度上帶來減收,而維持經濟可持續發展也需要支出有所增長,再加上社會保障、國企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成本,财政增收的5000億元資金就未必夠用了。
馬海濤表示,我國的減稅問題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農民和企業的負擔主要表現在除正稅外的亂收費上,這要靠稅費改革來降低;其次,相比歐美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我國名義平均稅負仍要低20個百分點,宏觀稅負水平并不高,而且我國各地各種形式的财稅優惠造成大多數企業實際稅負低于名義稅負,大的減稅空間并不存在。
此外,從減稅效果來看,我國是以間接稅即流轉稅為主,而西方國家是以直接稅也就是所得稅為主,所以我國并不能像西方國家那樣一減稅就可以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
在總結了諸多因素後,馬海濤表示,“從目前來看,全面減稅的空間并不大”。結構性減稅是“減負”要點
雖然目前全面減稅的空間不大,但馬海濤教授表示,'減負'的空間還是存在的。
他說,我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還實行生産型增值稅的國家之一,增值稅轉型有利于國内企業在競争中,尤其是在國際競争中處于平等的位置;第二,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月淨收入很難達到800元,按照公平稅負原則,根本就不該向他們征稅;第三,長期以來,内外資企業所得稅适用不同的稅法條例和稅率,造成了外資企業實質上享受着超國民待遇。
他認為,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減免農業稅以及合并内外資企業所得稅等很有必要。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和财稅體制改革列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意義深遠。這也就需要在實施穩健财政政策時,依據公平稅負、合理負擔原則,把該減的稅負減下來,要進行結構性減稅,而不是全面減稅。
馬海濤強調,要通過增收減支,保證各項改革包括結構性減稅的順利實施。
他說,增收減支表面上看是與減稅背道而馳的,但恰恰相反,這一點正是穩健财政政策的精髓所在。增收減支是為了改革的順利實施,結構性減稅則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兩者的目的是一緻的。 (記者 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