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财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賀強做客人民網。與廣大網友談論證券市場中的那些事。賀強表示變革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最重要。
賀強委員說,今年兩會一開始我帶來四個提案,今天早上又補充了一個提案。主要都是“低碳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提案,其中有一個提案也涉及到資本市場,就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要建立我們的證券場外交易市場,有這麼一個提案,待會兒可以談這個提案。
我認為這些提案中最重要的就是關于變革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提案。實際上類似的提案,我在去年就提出來過,但是我感覺去年我們對低碳經濟和變革經濟發展方式好象還沒有像今年這麼高度的重視,很多人還不太理解。所以,今年我又重新更明确地提出了一個提案。
而且我這個提案,跟很多人講的低碳經濟是完全不同的。今年很多委員都提了“低碳”的提案,而且“低碳”作為一号提案,但是很多人提出為什麼要發展低碳經濟呢,是從天氣、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從這一塊推出來的要發展低碳經濟,因為整個地球碳排放太多了,影響了氣候,是從這個角度提出來的。
而我們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我們是從研究多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方式,從這個入手,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我們這種經濟增長的方式,現在是阻力重重,難以為繼了,這個路越走越窄,就必須要徹底變革經濟發展方式。變革經濟發展方式,唯一之路就是低碳之路。所以,我們把變革經濟發展方式和低碳經濟的發展貫穿起來了,通過推理推出來這個結論,把它互相聯系起來。
現在很多人聽着強調變革經濟發展方式,也聽到了要調整結構,另外也聽到了發展低碳經濟,但是互相都是孤立地理解。但是低碳經濟和變革經濟發展方式,跟調整經濟結構,應該是統一的,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涉及到現在要變革經濟發展方式,怎麼變革?往哪兒變?調經濟結構怎麼調?
我認為,都必須按照發展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去調整經濟結構,否則不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話,調來調去是白調的,搞不好會調錯。
下面,我就稍微詳細一點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整個推理的過程和思路。因為我們研究了多年的中國經濟的曆史,中國幾十年的經濟發展,特别是改革三十年我們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我們也冷靜地看到,中國幾十年的發展中一直存在一種“病态”,什麼病态呢?冷熱病,俗稱“打擺子”,就是說我們的經濟發展總是不穩定,總是忽冷忽熱。
根據經驗數據,我們的GDP一超過12%,經濟就過熱了,甚至沒到12%,一超過11%,經濟就過熱。比如2004年,我們已經十一點幾,經濟就過熱。經濟過熱的主要表現是什麼呢?就是煤、電、油、運全面緊張,比如2004年上半年出現過,江浙一帶企業要生産,沒想到一周停五天電,很多發電廠,電煤隻有三天的了,有的甚至都斷電了,這叫煤電油運全面緊張,這是所謂經濟過熱。
經濟一過熱,我們就必須用收緊的政策加以調控,不調就亂套了。所以,迫不得已必須調,政策要收緊,政策一收緊,經濟連續下滑。但是經濟在下滑過程中,一滑到八,甚至沒到八,一到九,經濟就過冷。經濟過冷怎麼辦呢?我們就放松政策來刺激。去年刺激經濟的政策無非是幾十年的若幹輪回中的又一次,在我們看來又一次而已。
現在就有一個問題了,百分之八的增長,拿到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是高增長,為什麼我們見不到八,一見到八就保,不僅去年溫總理要保八,早在1998年東南亞危機的時候朱總理就提到保八,而2009年和1998年有很多相似之處,于是又提出“保八”,一個是提出了“保八”,一個推出積極的财政政策,一個是經濟下滑,一個是遭遇了金融危機沖擊,為什麼一到八就保,全世界高增長我們為什麼要保呢?
而且為什麼一到12%,就過熱了,很多人可能沒有思考這方面的問題。為什麼一到12%,經濟就過熱,因為我們遇到了兩大瓶頸,一個是資源瓶頸,一個是環境的瓶頸。我們每一年經濟發展如果太快了,資源跟不上,所以煤電油運緊張。
現在如果哪一年經濟發展太快了,我們環境承受不了,這兩大瓶頸就制約了我們太快的發展。如果說資源有限,我們可以無限地發展,但是不可能,有兩大瓶頸。
為什麼一到八,我們就過冷了?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又遇到了三大瓶頸,一是新增人口的瓶頸,每年我們新增人口有多少呢?往早一點說,可能把大家吓一跳,我們1970年前後有五年每年新增人口是2000多萬,相當每年生出一個澳大利亞,比如1970年我們一下新增了新生兒是2300萬,這不得了了。
所以,後來1976年我們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在長期獨生子女政策下,我們2000年以後,幾乎好幾年都是每年新生1000多萬,隻是2008年最少,還生了五六百萬。每年新增人口要吃掉新增的GDP,所以它跟新增GDP絕對是高度相關的。
不僅是這一塊,每年還有新增就業的瓶頸。我們每年有大量的畢業生和農民工需要就業,但是如果經濟連續下滑,滑到八,我們給新增就業提供的崗位就會越來越少,它滿足了新增就業的要求。
現在還有一個新的障礙、瓶頸,很多人還沒注意,就是新增老齡人口的瓶頸,因為老年人要消耗GDP,但是他又不能産出了,喪失勞動能力了,需要贍養。
我們老齡人口,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據統計已經達到了1.6萬億,數字是相當高的,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人口的老齡化,85歲以上的老年人,包括失能老人,沒有勞動能力、生活能力,包括智障老人等等,數額是巨大的,現在人口老齡化以後包袱是很沉重的。所以,必須GDP有較快的增長,否則滿足不了這方面的需要。
這三大瓶頸就是人口的瓶頸,上有瓶頸,下有瓶頸,就使中國既要較快地發展又不能過快地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所以,隻能在8到12,或者9到11這樣一個狹窄的區間去運行,我們國民經濟運行才會穩定。但是想想難度有多大,可是如果不是如此,就不穩定,不穩定就得用政策。
我們為什麼用政策來調控,這跟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密切相關的,總想把它調在合理區間,你想想難度也多大。所以,我們看到通過研究中國經濟和中國曆史,從1988年,我們出現了一次搶購風潮,導緻嚴重的通貨膨脹,18.8%,從1988年到2008年,我們算了一下,二十年的時間,我們治理整頓加上宏觀調控的時間,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加強一塊兒一共十一年半以上,這麼寶貴的二十年時間,世界各國都是拼命發展自己的經濟為主,我們卻以治理整頓為主。
而且不整還不行,這不出現一個怪圈了嘛。所以,我們為88年通脹治理整頓三年,1993、1994年又出現更嚴重的通脹,1994年通脹率高達24.1%,當時又治理整頓三年。2003年6月,央行發布了121文件,加強對房地産通知開始,一直到去年11月,五年半的時間,一共十一年半。
所以,這種現象,我們是以整頓為主了,這種現象肯定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理解小平當時講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不能怪我們總是用政策來調節,它不調不行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我們認為問題就出在了我們幾十年一貫制的轉動的經濟發展方式,這種經濟發展方式是一種什麼狀态呢?
我形容一下,在我們不追求總體技術水平提高的條件下,主要是依靠外延簡單的擴大來推動GDP的增長,推動經濟發展。外延簡單擴大,本身水平不高,就靠外延簡單擴大,技術水平不高,能源轉化率就很低,全世界幾乎最低,消耗的資源就非常大,這種情況下外延再簡單擴大,消耗資源更大了,破壞環境更嚴重。
所以,這種經濟發展方式實際上是一種粗放經營式的的,經驗經濟發展方式肯定是不科學。要想解決我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包括解決冷熱病的問題,解決左右宏觀政策調控經濟的問題,就必須徹底變革經濟發展方式。我們認為,我們今後應該走一條什麼路呢?
我們認為在追求總體經濟水平提高的條件下,通過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推動節能環保産業發展,帶動整個經濟增長。這是一條什麼路呢?這是一個集約化經營、内涵化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式。
内涵化發展的特點是不追求規模外延的擴大,而追求自身技術的不斷提高,依靠技術提高來創造效益、創造GDP。技術水平提高,就可以大量節約資源,可以提高能源的轉化率。所以,這條路就是低碳之路。通過分析、推理推出來必須要走低碳之路。
我還要補充一句,我們現在肯定的必須要走低碳之路,這是唯一之路。因為老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路越走路越窄,早晚有一天是走不下去的,上有瓶頸,下有瓶頸,所以唯一之路就是要發展低碳之路,而且現在看來,全世界低碳之路是殊途同歸。
但是我們在發展低碳經濟中也看到,其實現在也有障礙,也有瓶頸。總體而言,它的障礙是在低碳經濟裡面涵蓋各個領域、各個産業來講,還是處于投入大、産出小、成本高、收益低的狀态,這是它的一個障礙。問題在于,有人說低碳好,節能環保好,但是不賺錢,我們為什麼要搞?有人甚至這麼說。
首先怎麼看這個問題,方向選對了,是唯一之路,再有障礙,也要攻破障礙一定往前走,首先要有這個思想,有了障礙就回頭,那是死路。所以必須打破這個障礙,不能看着前面有瓶頸、有障礙就不走這條路。
而且全世界都要走這條路,實際上我們現在全世界都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傳統經濟,比如我們跟美國的技術差距還是比較大,可能三十年,有些領域三十年甚至四十年,差距很大。在低碳經濟、節能環保這些産業的發展方面,和美國的技術差距不是很大,有很多技術在同一起跑線,關鍵就看誰的觀念轉換得快,誰起跑得快。誰起跑得快,在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又會居于領先地位。
我們現在正處在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之中,如果還不清醒,還不立刻轉換觀念的話,那麼今後永遠是落後的。關鍵就是障礙怎麼突破?我認為主要就是依靠這些産業的技術方面,我們争取在三年五年之内要有重大的技術突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在這些産業裡有一些技術的重大突破,它會引起一場産業革命,會帶動整個經濟高速發展。曆史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很高興地看到,我們政府總理工作報告裡在談到發展科學技術,段落不長,但是連續提出了三個技術突破,說明我們中央的領導也看到了這一塊,必須要用技術突破來掃清我們前進的道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