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邁入大衆文化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曆史性跨越。目前我國已成為高校在校人數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國,但是不得不承認,距離真正的教育強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堅守大學的核心價值觀、追求和發展自身特色、培養适應社會發展的多樣化、多層次的高素質人才,是未來大學邁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
中央财經大學是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創辦的第一所财經高校,這些年憑借獨特的學科優勢、優質的辦學質量、務實的學風精神,培養了衆多經濟管理領域的拔尖人才,他們當中不少人成為國家經濟建設大業的脊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日,中國網記者前往中财圍繞中央财經大學的發展、大學的人才培養等問題采訪了王廣謙校長,近距離的了解、感受這位“中國最具魅力”校長領導下的活力中财。
中國網:近年國家重視教育體制改革,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綱要及指導意見,請問财經大學在落實體制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近期工作重點有哪些?
王廣謙:學校高度重視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當前,學校發展進入了推進學校教育事業内涵發展的新時期,近期要着重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推進“财經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和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2)落實好國家“2011計劃”,做好“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培育創建工作,在推進協同創新方面取得實效。(3)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中央财經大學,我們将以此為新起點,全面推進學校發展,不斷提高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推進中财大科技金融産業園和大學科技園建設。(4)制定《中央财經大學章程》,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5)2011年學校科技金融産業園成為北京市政府重點項目“首都資源創新平台”簽約單位。下一步,學校以繼續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為主要抓手,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6)學校制定了《中央财經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實施方案(2011-2020年)》,提出了4項重點建設内容和9個具體建設項目,接下來将積極推動其落到實處。(7)落實《“十二五”期間文化建設重點工作》,全面推進學校文化建設。(8)建立科研試驗區、啟動青年科研創新團隊➿⚽✨➿計劃,推動科研體制改革。
這是我們學校落實教育體制改革和近期比較重要的幾個方面的工作,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比如全力推進沙河校區建設,不斷完善辦學條件,繼續加強“211工程”、“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推動教學科研改革創新,等等。
中國網:作為一名管理者,您認為大學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什麼?
王廣謙:大學要可持續發展,要有大學精神和大學理念作支撐。大學精神是大學的靈魂。大學要有崇高的追求,要朝着正确的方向,成為正面的力量。一方面,要有崇尚知識、追求真理的信心和恒心;另一方面,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意識,始終将自身發展和國家、民族和人類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大學理念是大學的根本。大學理念有共性也有個性。比如質量立校和人才強校等,每個大學都強調。個性是說大學要有适合自己的發展理念,要樹立自己的品牌,辦出自己的特色,這是一所大學的存在之本、發展之源。
我校是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創辦的第一所财經高校,自建校以來始終秉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忠誠、團結、求實、創新”的校訓和“擔當責任,勇往直前”的中财精神,以兼濟天下為己任,培養了一大批精英和擔綱扛鼎的領導者,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認可。學校将以此為動力,再接再厲,不斷奮進。
中國網:中央财經大學是我國教育部直屬重點院校,人才輩出,對整個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請問中财實行的是怎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
王廣謙:圍繞培育什麼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這兩個核心問題,在60多年的發展中,中财形成了自己的鮮明風格和特色。一是培育的人才特色。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時代氣象、推動經濟社會向前向上發展的建設者和領導者。二是人才培養的特色。培養“五種能力”,即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交流與⏭➰共事能力、适應與引領未來能力,使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素質和優秀的品質,能夠擴展國際視野、在東西方兩個文化平台上自由轉換,能夠着眼于中國社會未來發展以及未來全球化趨勢,能夠擔當國家發展、社會發展責任,能夠從小事做起、仰望未來。圍繞“五種能力”培養,學校搭建了優質課程教學、創新實踐教學、個性化教學、國際化教學、文化素質教育、高水平講座等“六大平台”,構建起了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王廣謙:近幾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截至2012年初,學校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北京市級精品課程17門,先後獲得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和2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獎。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北京市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教學名師6人。2006年和2007年,學校相繼成為教育部“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和“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首批高校。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0年,學校成為國家“财經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院校和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院校。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在“APEC未來之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外研社杯”英語辯論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活動中,我校學生表現出色。
作為我國經濟學、管理學領域的重要科研創新⛩⛪➰,學校以研究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問題為重點,科研服務政府決策能力顯著增強,其中,《壟斷資本全球化問題研究》、《中國人力資本指數分析報告》、《人民币國際化:基本判斷與近期選擇》等标志性成果不僅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也引起中央領導、國家部委以及國際組織的高度重視;圍繞“印花稅”、“股指期貨”、“個人所得稅”等民生熱點形成的提案在兩會期間引起廣泛關注。
學校通過建立科研實驗區、啟動青年科研創新團隊➿⚽✨➿計劃,探索組建跨學科、跨學院的科研創新團隊,推進科研機制創新。目前已入駐科研試驗區的團隊有5個,共資助青年團隊13個。科研實驗區和青年創新團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态勢,推動了學科交叉融合,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如入駐實驗區的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指數報告(2010)》,為我國首部社會保障發展指數研究報告,被稱為“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指數綠皮書”。
學校積極推進産學研用一體化。2009年我校科技園成為北京市級大學科技園,目前已有在孵企業58家,注冊資本金達到1.8億多元。2011年學校科技金融産業園成為北京市政府重點項目“首都資源創新平台”簽約單位,為聚集科技金融企業和機構、推動科技金融産業研究提供了平台。
中國網:在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上,您認為中國的大學亟需解決哪些問題?
王廣謙: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幾種值得注意的傾向:第一,大學功利化趨向明顯。比如,大學的運作越來越商業化,項目設置越來越重視收益回報,對教師的評價重視科研成果的數量指标而忽視質量。第二,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學之間的交流與⏭➰出現了過于形式化和不正當競争的現象。第三,大學在對核心價值觀的堅守、對社會責任感的重視、對創新方向的引導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高等教育要走出困境,需要盡快回歸其本位,扭轉過于功利化的趨勢,堅守大學的核心價值觀。當然,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它隻是讓中國高等教育回歸正軌。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我們任重道遠。首先,必須要有世界一流的學科。要有若幹世界領先的學科,其他學科也應該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要不斷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彙聚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創造優秀研究成果,給予學生科學完整的知識和先進文明的思維方式。其次,要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要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使教師和學生具備國際眼光、國際視野,擔當社會責任、國際責任,受到國際多元文化的熏陶,樹立為全人類服務的志向。
中國網:财經大學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麼?“十二五”期間施行怎樣一個中長期規劃?
王廣謙:“十二五”時期,學校發展進入了“内涵提高,特色強校”的新階段。2010年我校召開第五次黨代會,提出了着力“五個提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科核心競争力,建設具有财經特色的優勢學科群;提高科研創新和服務能力,打造創新研究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财經平台;提高教師整體水平,全面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提高學校國際化水平,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和推進“兩項建設”(推進新校區等基礎能力建設,不斷改善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深化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革)的主要任務。
我校“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十二五”時期學校的總體發展思路是:重點圍繞一個核心(大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用好兩個抓手(以“财經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為主的教育教學改革和以“211工程”、“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為主的學科建設),突出三個着力點(完善學科布局與構建特色學科群、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完成“十大建設任務”(大力開展财經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着力實施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積極創新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具有财經特色的優勢學科群、全面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努力打造創新研究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财經平台、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加快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大力推進沙河校區和數字化校園建設、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開創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新局面。
中國網:中财目标很明确,相信在您的領導之下,中财定會越辦越好!感謝王校長接受中國網的采訪!
王廣謙 男,漢族,1955年9月生,中共黨員,山東東平人。現任中央财經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首批(青年)學科帶頭人,财政部首批學科(學術)帶頭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同時兼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投資學會副會長,北京經濟學總會副會長、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經濟管理類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在教育戰線上工作表現突出,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