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是北京的第一發展理念“人文北京”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提升幸福感是人文建設的時代課題需要彰顯成熟的現代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金元浦:城市形象設計的國際經驗表明,城市品牌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成功的城市形象不僅在于設計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不斷推廣和創新。北京在舉辦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後,人文北京的新的城市形象走向了世界,但是,如何構建人文北京的巨大品牌,力争獲得更加廣泛持久的國際影響,不斷刷新城市的品牌魅力,是更難更複雜的任務。
中央财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魏鵬舉:“人文”成為北京的第一發展理念,意味深長。奧運會無論規模多大、影響多深,它畢竟隻是一個活動、一個項目。城市則是一個永久性的人類社會集聚地,以人為本、符合人文的發展,是城市發展的第一要義。
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高級經濟師王鴻春: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人民群衆的健康則是以人為本的前提。沒有健康,以人為本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科學發展就無從談起。“人文北京”的核心也應是以人為本。建設“人文北京”就應将市民的健康放到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建設一個健康的北京。
北京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沈望舒:幸福指數等概念,日漸成為國内外評價一地方美好度的新型指标體系。引導并幫助人們體察幸福、把握幸福、享受幸福,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責任;促進人們伴随社會經濟的進步,不斷增長自身的幸福感,是人文建設的時代課題。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缪青:建設人文北京,需要成熟的現代精神,而成熟的現代精神主要的不是從那些震撼視聽的東西中去尋找,而是在一些最平凡和最常見的東西,諸如城市和社區公共生活、普通市民的心态和談吐、城市公共服務水準以及公民參與等等。營造一種輕松的公共生活的氛圍,主要的不在于那些震撼視聽的口号,而在于城市和社區公共生活中自然流淌出來的一種以人為本的氛圍。
國家行政學院徐鴻武教授、陳光:建設“人文北京”,可以展現首都文化的獨特魅力。北京不僅是中國的首都,而且是聞名世界的曆史文化名城,塑造了中華文化、東方文化代表者形象,體現了擁抱國家與世界的精神境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首都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和結晶。中華傳統優秀政治文化與首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正相契合,有利于向世界展現首都濃厚的文化底蘊。
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馬仲良研究員、于曉靜:“人文北京”的基本内涵是“人文奧運”理念的繼承和發展,就是“以人為本,以文化人”。這與學習型城市的核心理念完全一緻。作為一項宏觀戰略,“人文北京”需要借助一套操作體系得以實現。學習型城市建設恰恰提供了完善的實踐模式。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葛晨虹:北京發展理念中一定要固守人文理性與科技理性和諧發展的思路,要注重打造并發揮人文價值理念以及文化等軟實力因素,在本質意義上甚至要用人文理性統領科技理性,真正構建起“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理念邏輯,使北京形成獨特的首都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李建平:建設人文北京,離不開創新和創造。創新和創造,人是根本,人是關鍵。北京有着豐富的文化人力資源,這是北京文化資源中最富有思想、智慧和創造力的資源。實踐證明,凡是我們尊重知識、尊重文化、尊重并大膽使用文化人才時,我們的文化事業就蒸蒸日上,就會出現大發展大繁榮局面;相反我們不尊重知識,不尊重或不會使用文化人才,我們的事業就要受到挫折。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王筱芸:從中華民族核心價值體系重構的高度看,“人文北京”不僅是北京發展的戰略目标,還是北京首都首善文化共同體的人文認同建構過程,具有建構首善文化共同體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建構家園感和精神歸宿認同的重要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勇:“人文北京”是一項偉大的建設目标和計劃,它不僅符合北京的城市特性和自我定位,而且也順應了時代的趨勢和人民的希望;建設“人文北京”也是龐大而複雜并很有難度的設想和計劃,在這個設想和計劃中,大學的文化品格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它的寬廣的内涵将成為人文北京建設的重要資源。
北京創新學會會長、研究員路甯:從根本上說,人文北京是一個整體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整體創新的結果。整體創新人文北京,是一個建立和完善北京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文資源,着眼于人的全面發展,着眼于多元文化的深度整合,從整體上創新大文化網絡系統的過程。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桂钿:人文北京,就是要用先進文化來改善社會風氣。古代稱“移風易俗”。什麼是先進文化?對現代社會有用的文化,對現代社會能起好作用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也就是優秀文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副教授趙愛玲:“人文北京”從其内涵上應包含以下基本内容:一是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二是城市秩序良好,社會更加安全穩定;三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四是民生問題繼續得到有效改善;五是社會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六是城市和市民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宋惠昌:建設高水平的“人文北京”,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這其中首先是提高我們在建設“人文北京”過程中的思想意識水平。因為“人文北京”的建設,歸根到底是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人的建設,所以現代社會的公民意識培養,是“人文北京”建設的一個當務之急。
北京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研究員杜麗燕:改善公民教育的土壤,實現“以人為本”,應當從日常生活每個細節入手。人文精神的土壤是日常生活。重新塑造時代的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問題,依然是尋找能夠在百姓的生活中紮根的東西,并且通過日常生活讓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