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衆号
核心提示:
一直以來,文化與市場的關系很微妙,精英文化害怕市場消解了它的神聖性,大衆文化又過分強調了市場的趨利屬性從而犧牲了部分審美價值。然而,中央财經大學教授、北京大學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魏鵬舉教授卻認為,文化的市場化與商業化有着本質的區别,文藝要深入人心、彰顯主流價值觀必須走市場化的道路,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
市場化讓文化與經濟深度融合
在前現代市場經濟時期,大多數的文明體系中,文化藝術産品的商品屬性是被抑制的,文化藝術的價值在于它是否遠離功名利祿。所以,文化被認為是一個遠離功名,遠離利祿的一種崇高領域。在康德哲學裡面,對于美學的基本界定是非功利的,如果是功利的,它就不具有美的屬性了。也就是說,如果存在太多的功名利祿,那麼,美的價值可能不但受損,而且可能不存在了。所以,在前現代市場經濟時期,文化藝術長期與宗教、政治發展密切結合。宗教信仰成為文化藝術主要的内涵和重要的推動力量。
到了工業革命之後,創作走向世俗化。原來的神聖性、高尚性,可能在市場化、商業化、貨币化的過程中被消減了,因為它迎合了普通人的需要。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解放的力量,讓最普通的民衆開始接觸到最精髓的文化傳承,讓普通的民衆開始介入到文化的創新和傳播中來。
進入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随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尤其是在美國,出現了更廣泛的文化市場化的趨勢。文化産品的生産更多的靠市場機制。文化的傳播,文化的影響,也因為市場機制的日益完善更加深入人心,而且對社會文化的發展影響也更加深厚。到了20世紀中後期以後,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就是創意經濟時期,這也就意味着文化不再是文化領域的時期。那麼,市場機制對于文化價值的創造,對于文化價值的傳播,文化價值的實現也不僅僅由文化領域來實現。而是滲透到了更廣泛的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工業制造、建築、信息傳播等等各個領域。
20世紀中後期以來,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文化創意成為經濟價值的關鍵要素,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趨勢加速,文化與經濟深度融合。文化創意由原來隻是文化領域的繁榮,文化領域的産品生産傳播和提供,逐漸滲透到了更廣泛的領域。
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會符合主流價值
文化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和市場機制結合,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有弊端,但是至少在我看來,更多是積極的方面。它使得文化更大衆化,更有創造和傳播的活力。同時,也逐漸讓經濟越來越有了文化的内涵。一方面市場推動了文化的繁榮發展,另外一方面,反過來文化也在影響着經濟的文化和特征,影響着經濟的品質,甚至成為經濟最核心的競争力,甚至成為一個國家、國際綜合影響力、文化軟實力最核心的内容。
從我們國家來看,文化的發展應該說曆史悠久,文化市場同樣很早就有,但是在此前一直是在一種自然狀态下發展,比如說像唐伯虎的名畫《錢塘行旅圖》。唐伯虎當時是江南才子,影響很大,他的作品同樣很貴,但是他當時的生存也是非常窘迫的。所以,中國的文化市場,或者說文化與市場的結合,或者說文化藝術市場,是古已有之。例如上海民國時期的招貼畫,其實有點像美國的自行車廣告一樣。
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藝術要想真正在我們國内深入人心,要想真正影響全世界,同樣必須要走市場經濟的道路,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去做。而且你符合了市場經濟的規律,實際上也就會符合我們的主流價值。
我們把《十月圍城》叫做主流商業電影。而我們大量靠國有資本堆出來的電影,反而沒有它做得更主流,而且它的主流價值不是靠贈票來影響大家,就是靠大家自覺自願掏錢來接受的。所以,我們做藝術形态,我們做核心價值,能夠有市場知名的地方,固然需要公共财政的投入,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這樣才使我們的文化建設更有效率,更有成果,而且也才能真正使我們的文化深入人心,使我們的文化能夠走向世界,能夠被世界所廣泛接受。
文化市場化的核心是尊重文化需求
有兩個概念需要區分,就是文化的市場化和文化的商業化。文化市場化其實強調的是文化要尊重需求,我們發展文化、建設文化要尊重需求,另外一方面要使用市場化的、分散化的資源配置機制。而文化商業化,它的問題固然跟市場化有關聯,但是商業化更重要的是利用文化來謀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甚至追求短期的商業利益,這是文化的商業化。所以,我不提倡文化的商業化,但是我絕對➿⚽✨➿文化的市場化。也隻有尊重文化的市場化,尊重文化需求,其實你尊重文化需求就是尊重人。
即使是公共文化,比如說農家書屋的建設,我們現在最大的矛盾就是根本不注意農民需要什麼樣的書,就是把自己不看的書放到農家書屋那裡,那讓别人怎麼看呢?所以,我一直主張應該尊重農民的文化需求,先了解他的需求,然後根據他的需要再來配制合适的公共文化産品和公共文化服務。而且這個配置過程可以是公共提供,通過招投标、市場配送的方式購買市場的服務。所以,我覺得我們必須要尊重市場,而且充分利用市場,這樣的話才能真正起到内聚人心,外謀發展的作用,最終就是文化強國。
另一個方面,文化融合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文化科技是當前創新的兩個基本内涵。内生經濟增長強調的是經濟的長期、穩定的增長,靠的是科技創新的核心的引擎和動力。但除了科技創新這一緯度以外,很重要的是還要有文化創新。而創新必須要有這兩個維度,一個是硬創新,也就是科技的創新,另外一個就是文化的創新。對中國的發展來說,尤其要注意這一點。文化的創新,包括科技的創新,不是政府一廂情願推動就能建立起來的,更重要的是維護一個良好的市場生态,然後讓千千萬萬的人,讓他們的創造力發揮出來。讓那些市場主體的,他們的積極性活力激發起來,讓他們更願意把在其他渠道賺到的錢投入到科技研發、投入到文化的創新中去,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才能真正實現。那麼,我們真正實現一個文明昌盛的新中國才有希望。
上一條:【光明日報】王強:談财經人才培養的人文介入
下一條:【鳳凰網】這株“老樹”愛畫畫
版权所有·伟德BETVlCTOR1946-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安全|稳定|信誉
☯⚜☯:北京市海澱區學院南路39号學術會堂408 郵編:100081 電話:010-62288936、010-62289115 E-mail:zcxxdag@163.com; xxdas@cufe.edu.cn
總訪問量: